被称为上海市“史上最严”有害物质限量行业标准——《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已于近日开始实施。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此次出台的新标以国家标准为基础,适度提高现有指标限值,并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相关技术指标,同时引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舱法有害物质释放速率测试方法。
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适度提高
此项标准由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制定,并委托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标准规定了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检测报告,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室外运动场地用塑胶面层及其原料,其他场所使用的塑胶面层及其原料亦可参照。
上海发布的新标准明确指出,不得检出游离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在化学化工专家看来,TDI 正是“毒跑道”中最容易产生危害、也是危害最大的物质之一。
之所以被业内称作“最严”,还在于此项标准不仅对甲醛、甲苯、二甲苯等传统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限定,还提出了“有害物质释放速率”等新的指标要求。
引入新的指标,完善检测标准
针对原本在检测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上海市在此项标准中还引入了不少新的指标,如总量检测,以防止标准外的有害物质蒙混过关。另外,标准主要起草人、上海建科院集团建科检验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车燕萍表示,相对于原标准对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新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引入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概念。
车燕萍介绍,有害物质释放量是目前国际上普遍的评价材料对空气影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释放出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污染物的量。
在此基础上,标准还将检测的模拟环境温度控制到了60摄氏度,通过检验极端高温环境下塑胶跑道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来确保常温下的安全性。
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称,对塑胶跑道面层材料进行检测,只是检验跑道是否有“问题”的一个方面,塑胶场地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风险因素,如施工中使用的黏合剂、添加剂等也会影响最后成品,但缺少明确的相关标准规定。所以在跑道施工中带入的风险因素不能排除,在对问题跑道调查中也会排摸副剂添加方面的情况。
沈伟民表示,在国家没有相应的副剂添加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上海的特点以及对这方面工作的认识和技术储备,及时制定团体标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方面的标准。
新建塑胶跑道必须“见证取样”
专家建议增加空气质量取样检测
上海市《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方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对新建塑胶跑道提出必须“见证取样”,要求所有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塑胶面层原料及竣工后塑胶面层产品的取样,应在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
对于取样,此项标准明确提出了“每项工程中同种塑胶面层为一个批次”“塑胶场地面层施工后在现场条件下固化时间至少为14天,若样品在14天内没有完全固化,可适当延长施工现场固化时间,但不可采取加热等加速固化的措施,最长固化时间不得大于28天”等要求。
另外,对塑胶面层原料取样量要求也非常严格,若固体原料≤10吨,非固体原料≤5000升,则取样数量≥1组;若固体原料为10吨~100吨,非固体原料为5000升~10000升,则取样数量≥2组;若固体原料≥100吨,非固体原料≥10000升,则取样数量≥3组。
当每组样品所有项目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技术要求时,判定该组样品符合本标准要求;若有任一项未达到本标准技术要求,则判定该组样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爱平表示,检测分送样、来样检测和现场取样检测。如果是送样检测,即使最后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也不能证明跑道“没毒”,因为不能判断送检材料与实际使用的是否一致,只有现场取样才是有效的。
对于新标准中规定的 “见证取样”,陈爱平认为这一检验规则十分严格,这意味着不仅要现场取样,还要在第三方见证下进行。
然而,对于新标准的取样内容,陈爱平认为,应加上空气质量取样检测这一项, 因为有毒物质对人体最终的伤害是通过呼吸和接触空气完成的。
另外,专家称,如取样的材料仅针对塑胶面层材料,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塑胶跑道对空气的实际污染状况,因为有害可挥发性污染物在塑胶跑道的施工和固化过程中,可能渗透到地基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气温升高时,这些污染物会释放到空气中。
相关链接
建立施工企业黑名单加强监管
上海市教委联合多部门近日发出通知,今年暑期施工的学校塑胶场地建设项目,均应根据新的标准来执行。根据通知,相关单位也将进一步加强塑胶场地建设的监督。
上海市教委规划处副处长顾满锋表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学校塑胶场地施工企业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施工企业列入黑名单。在塑胶场地面层铺设、取样、验收等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可邀请校级家委会等组织代表监督。